学校各部门:
为贯彻“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科研宗旨,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建设方案,聚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高教职工的科研能力,培育高质量科研教研成果,依据我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等相关制度,报主管领导批准,现启动2022年校级课题申报工作。现就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本次课题申报分为招标课题、重点课题(含应用型创新研究)、青年专项课题、一般课题四种类型。
1.招标课题
主要用于解决我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根据学校党委、行政的指示以及各部门要求经科学论证而设立,以帮助解决我校实际工作问题并取得可靠、良好的实践效果为评价标准。要求承担者应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应学识基础,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对现行政策和学校校情比较了解,应用价值较高、可行性较好,课题团队所形成的研究成果须包含解决重大关键或共性问题的创新方案,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类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2.重点课题
主要用于培育高级别课题、高质量成果(含应用型创新研究: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是教职员工为争取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而提前进行的知识储备、前期成果准备、课题培育,帮助团队较快地进入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体现学校对促进科研人员申报市级、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的扶持和支持,鼓励科研人员聚集研究领域,形成连续高水平成果。重点课题的研究期限为二年。
3.青年专项、一般课题
主要用于使尚未掌握课题科研活动规则和具备相应经验的我校教职工,通过课题研究和管理全过程的实际体验,提升课题研究兴趣、能力和积累科研工作经验,掌握科研一般程序性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旨在以练代训,切实提高课题承担者的基础科研能力。这类课题可按照课题指南选题或参照课题指南自行设题,以是否符合申请、立项、研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程序要求以及综述、计划、思路、调研、试验实证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为评价标准,科技管理中心组织进行研究过程规范性评价。该类课题主要面向未曾申报过课题、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参与科研的愿望,但对最新科研规范缺乏了解的中青年教职员工,研究周期为一年。
二、资助金额
课题资助类别:招标、重点、青年、一般四类;资助标准:招标课题资助1万,重点资助6000元,一般(青年)课题资助3000元。
三、申报条件
1.申报招标课题的主持人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
(1)副高及以上职称;
(2)部门负责人;
(3)教研室主任,且具有讲师称职和硕士学位;
(4)博士(在读博士需提供入学通知书)。
2.申报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中级职称和本科及以上学历。
3.申报青年专项课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年龄35周岁以下(1987年5月20日以前出生)。
4.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研究,课题申报作如下限定:
①课题负责人一次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参与其他课题的申报;
②课题组成员同一年度最多参与两个课题申报;
③已承担院级课题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④不能以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申报课题;
⑤不得以已出版或已研究结题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课题。
四、申报与评审方式
老师们参照2022年度校级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或自拟选题填报申请书;经组织申报、资格审查、匿名评审和校学术委员会审定等流程确定拟立项课题,公示拟立项课题,下达立项通知。
五、相关说明
1.课题实行学校、课题主持人所在部门两级管理体制。校级管理由科技管理中心负责,下达立项通知,定期或不定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督促、验收、组织结题和鉴定,提供科研信息、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并给予经费资助。主持人所在部门对研究团队成员的真实性负责,保证其研究时间和条件,督促课题组按时开题,按计划推进,按时结题。
2.鼓励聚集研究主题跨部门、跨专业(群)组建团队,鼓励青年教师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研究团队进行指导,由主持人和主持人所在部门负责,每个课题限一名主持人,研究团队不少于3人,申报表须由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部门公章。
六、申报时间、地址及联系方式
1.课题申报所需的校级课题申报材料或应用型创新课题申报材料,从科技管理中心网站下载(下载中心-校院级项目栏)。
2.申报截止时间:
纸质与电子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2年5月12日16:00,申报材料电子版(申报书-以个人姓名命名,活页-以课题名称命名)发送至QQ邮箱:357652072@qq.com,逾期不予受理。
3.纸质材料报送地址:知达楼310,联系人:刘久红,电话:68905。
附: 2022年校级课题选题指南
科技管理中心
2022年4月2日